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 > 时政

连续18小时排除隐患 34年成就地铁“工匠”

2017年09月16日 11:49 来源: 西安晚报(西安)

        技术过硬,脾气耿直,一年四季总是工作服不离身,紧扣的安全帽下也掩饰不住花白的发丝,54岁的王蒲民在供电检修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是西安地铁供电检修专业的行家里手。

        二号线作为西安地铁第一条运营线路,供电安全对于其可靠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试运行阶段,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王蒲民带队进行逐站细查,不放过设备的每个细节,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全线30个变电所进行排查。

 

1-1F91611525c38.jpg

        王蒲民告诉记者,有一次在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进行检查时,他听到细微的电流声,打开设备检查后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但他并没有放弃,经过连续18个小时的排查工作,最终发现一处不超过1mm的故障,而这点细微的问题却会造成设备爆炸继而全线失电中断运营。排除这一隐患后的他却累得躺在绝缘垫上久久不能起身。后来经过反复研究,王蒲民通过技术改进措施,将地铁二号线这一严重隐患彻底消除,增强了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丰富的经验阅历,渊博的电力知识,王蒲民绝对是名副其实的供电“干将”,更是总结出了一套“望、闻、听”的设备检修要领。为了准确判读设备运行状态,他在全线上千个设备上逐个进行检查、对比、判别,将设备运行状态的差别逐一记录,工作以来经他之手处理的故障达1300多起。

 

        兢兢业业的扎根在生产一线,王蒲民还有一个重要的心愿,那就是传承供电技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能手,努力打造出一支敢打必胜的西安地铁“供电铁军”。近6年的光阴,细细数来供电专业500余人均接受过他的培训指导,他带出的50余名徒弟,成为了西安地铁三条线路中设施设备维护的中流砥柱。

 

        对于“西安工匠”的荣誉称号,在王蒲民看来,他只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他要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释放光和热,让更多的年轻人潜下心去苦练自己的技术与本领,走向供电领域的巅峰,将“工匠”精神隽永传承。

 

(原标题:连续18小时排除隐患 34年成就地铁“工匠”)


相关资讯

  • 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各位国际…

    2023-10-19 10:44:23
  •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建议推动非遗传承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成新湘 唐俊 摄非遗工坊作为非遗与社会的连接点,符合非遗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和经济特点,普遍受到各地传承人和旅游消费者的欢迎。非遗工坊在促进非遗保护、带动创业就业增收、推动非遗传承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2023年初…

    2023-3-7 13:55:50
  • 习近平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

    2022-10-18 9:47:46
  • 全国人大代表姜涛:做好技能传承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焊接班班长姜涛介绍,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姜涛介绍,他和他的团队35年来一直从事航天产品的焊接工作,随着国家航天事业的快速发…

    2022-3-5 14:32:12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