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玉雕艺术大展暨第十九届神工艺术大展”在上海圆满落幕,玉雕非遗大师张玉成的代表作《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凭借精湛技艺与深刻文化内涵,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张玉成大师数十年艺术追求的肯定,更彰显了中国玉雕非遗技艺的当代活力与永恒魅力。

金丝玉雕,福运绵长
《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以新疆金丝玉为材,融合镂空浮雕、立体透雕、俏色巧雕等传统技法,以“一篮盛满天下福”为创作核心。篮身精雕葡萄、蟠桃、蝙蝠、石榴、荔枝等吉祥纹样,分别寓意“多子多福”“福寿双全”“民族团结”“国泰民安”,将东方美学与家国情怀凝于方寸之间。作品更创新融入天书纹样与丝带元素,串联古今丝路文明,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尊玉施艺,传承创新
张玉成大师出身北京琢玉世家,师承玉雕泰斗商文仲大师,深谙“因材施艺,以意传神”的玉雕真谛。他提出“尊玉施艺”理念,强调尊重玉料天然属性与文化基因,通过技艺传递真善美精神。《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的创作历时一年,从选料、设计到雕琢,每一环节均倾注心血。大师以刀为笔,将新疆金丝玉的温润质感与吉祥符号完美结合,赋予作品“可触摸的历史”与“可感知的温度”。

非遗新生,典范引领
作为中国玉雕界领军人物,张玉成大师的作品如《玉航母》《九龙玉海》等多次获国家级百花奖、工美杯等奖项,近千件作品远销美洲、欧洲和东南亚等国家。此次《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获奖,再次印证其“传统技艺当代化”的创作路径。业内专家评价,该作品既保留了非遗技艺的基因,又通过题材创新与工艺突破,为玉雕行业提供了“文化自信”与“技术革新”的双重范例。

以玉载道,福泽天下
《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的命名与创作,寄托了大师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作品以“篮”为形,以“福”为魂,既是对传统“福文化”的致敬,也是对新时代“中国梦”的呼应。正如张玉成所言:“玉雕是无声的诗,有形的画。我们雕刻的不仅是玉石,更是民族的记忆与未来的期许。”

张玉成大师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器珠宝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玉甫,新疆金丝玉学会会长李常宝合影
从金丝玉的温润光泽到吉祥纹样的巧思布局,从传统技法的匠心传承到时代精神的创新表达,《华彩承章》(国福玉篮) 以金奖之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玉雕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无限可能。这一荣誉,不仅属于张玉成大师,更属于每一位坚守文化根脉、致力于非遗传承的匠人。


共有 条评论 网友评论